近日,上海同济大学汇文楼内,涌动着青春的活力与友好的暖流。由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部市来弘志副教授带领的日本大学生代表团一行8人,访问了同济大学日语系。一场别开生面的中日大学生跨文化交流会在118教室热烈展开,为初冬的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国际色彩。
这场交流会远非一次简单的礼节性访问,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深度对话。来自中日两国的青年学子,既是参与者,也是彼此文化的观察者和讲述者。
破冰:从“动漫”到“短视频”的共鸣
交流伊始,两国学生略显拘谨。然而,当话题触及彼此熟悉的流行文化时,隔阂迅速消融。日本的动漫、音乐,中国的短视频平台和热门影视剧,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社交货币”。双方惊喜地发现,尽管隔着山海,年轻一代的关注点与兴趣爱好竟有如此多的交集。笑声和惊叹声中,最初的陌生感被轻松愉快的氛围所取代。
深潜:在差异中探寻理解
随着交流的深入,话题逐渐从流行文化转向了更具深度的社会议题与日常生活。日本学生对中国便捷的移动支付、发达的电商物流表现出浓厚兴趣,而中国学生则对日本精细的社团文化、独特的就职活动(就活)充满好奇。
双方不仅分享着彼此的“惊奇”,也坦诚地探讨着各自社会面临的挑战,如学业压力、就业前景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在这种坦诚的对话中,他们意识到,尽管社会制度与发展阶段不同,但全球青年所面临的成长烦恼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是如此相似。这种基于理解的共鸣,远比简单的“友好”口号更为坚实。
桥梁:语言与未来的使者
作为东道主,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学生们,在这场交流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桥梁”角色。他们不仅是语言上的翻译者,更是文化上的诠释者。流畅的日语表达、得体的跨文化沟通,展现了他们扎实的专业素养。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鲜活的专业实践,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真实的国际交流场景,深刻体会到了语言作为沟通工具的价值与力量。
带队来访的市来弘志副教授表示:“这样的青年交流至关重要。它能让年轻一代超越宏观政治叙事,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建立起基于真实感受的个人情谊。这些年轻的学子,将是未来中日关系的基石。”
友谊的起点,而非终点
交流会结束时,双方学生互换联系方式,合影留念,眼中满是不舍与对下一次见面的期待。一次短暂的相聚,或许无法立刻改变什么,但它像一颗种子,悄然埋在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
它让日本学生看到了一个超越新闻报道的、立体而充满活力的中国;也让中国学生感受到了日本同龄人的真诚与思考。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共同书写了一段超越国界的友谊篇章。这正如同济与青山学院大学此类交流项目的初衷——相信青年,相信对话,相信每一次真诚的互动,都将为中日两国关系的未来,注入一份弥足珍贵的暖流与希望。

